老李头和他的媳妇,一对互补的欢喜冤家

胡同口的那个小院里,住着一对远近闻名的老夫妻——老李头和他的媳妇,邻里们都说,这两人性格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,可奇怪的是,他们却能几十年如一日地和谐相处,细细观察这对老人的日常生活,你会发现他们性格的差异恰恰构成了最完美的互补。

老李头和他的媳妇,一对互补的欢喜冤家

老李头是出了名的"慢性子",每天早晨,当整个胡同都开始忙碌时,他总是不紧不慢地坐在院子里那棵老槐树下,一根烟,一壶茶,能消磨上大半个上午,邻居王婶常打趣说:"老李啊,你这性子比蜗牛还慢三分。"他听了也不恼,只是咧开嘴憨厚一笑,露出那排发黄的牙齿,慢悠悠地回一句:"急啥,天又塌不下来。"

而他的媳妇李婶,则是胡同里有名的"风火轮",她走路快,说话快,干活更快,早上天刚蒙蒙亮,就能听见她在院子里"咚咚咚"地忙活,扫院子、洗衣服、准备早饭,一气呵成,邻居们都说,看李婶干活,就像在看一场快节奏的舞蹈表演。"老李头,你的袜子放哪了?""老李头,中午想吃啥?""老李头,别在那磨蹭了,帮我把菜篮子递过来!"她总是一连串的问题与指令交替进行,语速快得让人应接不暇。

这种性格差异在买东西这件事上表现得尤为明显,每到周末去菜市场,老李头喜欢背着手,慢悠悠地从这个摊位晃到那个摊位,跟每个熟悉的摊主聊上几句家常,问问最近菜价行情,可能花上半小时才决定买什么,而李婶则像一阵风似的冲进市场,径直走向常去的摊位,三言两语间就完成交易,常常是还没等老李头逛完一半市场,她已经买好所有东西站在出口处不耐烦地跺脚了。

他们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也截然不同,女儿小雨回忆说,小时候作业写不完急得直哭时,父亲会轻轻放下手中的报纸,慢条斯理地说:"别着急,慢慢来,爸爸陪着你一道题一道题地做。"而母亲则会一把拉过作业本,快速浏览一遍后,噼里啪啦地点出关键所在:"这道题应该用这个公式!那个字写错了!快点改!"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,竟意外地形成了完美的平衡。

正是这种差异造就了他们持久的默契,每当老李头因为慢性子耽误了事情,李婶总能及时补救;而李婶偶尔的急躁冒进,又总能在老李头的"慢慢来"中得到缓冲,下雨天,老李头会默默把雨伞倾向走得飞快的妻子那边;李婶虽然嘴上总是数落丈夫慢,但每天都不忘给他的保温杯里续上热茶。

胡同里的年轻夫妇常向他们请教相处之道,老李头会笑呵呵地说:"急也一天,慢也一天,何必跟自己过不去。"而李婶则会抢过话头:"过日子不就得一个盯着眼前,一个看着长远么!"

每当夕阳西下,人们总能看到这样一幅画面:步履匆匆的李婶挽着慢悠悠的老李头在胡同里散步,两个背影一快一慢,却出奇地和谐,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,婚姻中最珍贵的不是相似,而是差异中的互补与包容,就像老李头常说的那样:"她快得像风,我慢得像蜗牛,可风再大也刮不走蜗牛,蜗牛再慢也总在风的前头。"
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红云软件园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

发表评论

快捷回复: 表情:
AddoilApplauseBadlaughBombCoffeeFabulousFacepalmFecesFrownHeyhaInsidiousKeepFightingNoProbPigHeadShockedSinistersmileSlapSocialSweatTolaughWatermelonWittyWowYeahYellowdog
验证码
评论列表 (暂无评论,124人围观)
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

目录[+]

取消
微信二维码
微信二维码
支付宝二维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