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年同志的家,当聊天框里的信息发不出去

沉默的对话框

陈志明盯着手机屏幕上那个红色的感叹号已经十分钟了,他刚刚在同志交友群里发了一句"有人今晚想出来喝一杯吗?",却看到系统提示"消息发送失败",这已是他这个月第七次遇到这种情况——不是网络问题,而是这个"中年同志之家"的群聊在奇怪的时间段就会自动屏蔽某些关键词,而没有人知道具体屏蔽了什么。

"又发不出去?"他的丈夫林建国从厨房探出头来,手里还拿着炒菜的铲子。

"嗯,"45岁的陈志明叹了口气,"这群明明叫'中年同志之家',却不让我们聊同志生活里最基本的东西。"

数字化生存的困境

在中国特殊的网络环境下,同志社群长期面临着表达受限的困境,各类社交平台上的同志群组往往需要经过严格审查,群名不能带有明显标识,聊天内容也常遭到莫名屏蔽,而这种现象对中年同志群体尤为不友好——他们既不像年轻人那样熟悉各种代称和暗语,也不像老年同志那样早已习惯了沉默。

"我们那个年代,同志酒吧被查封是常事,"52岁的林建国把炒好的菜端上桌,"现在倒好,连在网上说句话都要被'审核'。"

陈志明回忆道,上周他试图在群里询问有没有同样经历过职场歧视的群友,结果消息直接被吞,而当他改用"彩虹职场困境"这样的委婉说法时,却又因为"彩虹"一词触发敏感词过滤系统。

被遗忘的一代

中年同志群体正处于一个尴尬的位置,他们成长于社会对同志认知几乎为零的年代,大多数人经历过强制"治疗"、被迫结婚等创伤,如今当他们终于鼓起勇气寻找同类时,却发现自己被夹在两个世界之间——老一辈同志习惯的线下隐秘社交方式正在消亡,而年轻人的线上社交空间又对他们设置了重重障碍。

"上次参加线下聚会,来的全是90后、00后,"陈志明苦笑着戳了戳碗里的米饭,"聊的话题完全接不上,他们讨论的是出柜策略和形婚应对,而我们这代人多数已经完成了形婚,有了孩子,现在面临的是如何向成年子女坦白的问题。"

寻找避风港

面对这种处境,一些中年同志开始创建更为私密的交流空间,陈志明最近加入了一个需要严格验证身份的微信群,成员必须视频验证年龄和身份,群规明确禁止截图和转发,讨论内容也仅限于成员间分享。

"在那个群里,我们终于可以畅所欲言,"陈志明的眼睛亮了起来,"上周有人分享了如何向妻子坦白自己是同志的经历,二十几个人一起出主意,那种感觉..."他的声音突然哽咽。

林建国默默握住了伴侣的手,他们都明白,这种来之不易的安全感有多么珍贵,又有多么脆弱,去年就有一个类似的群组因为一位成员的手机被妻子检查而曝光,导致整个群解散。

不被看见的日常

晚饭后,陈志明又一次尝试在"中年同志之家"群里发言,这次他小心翼翼地避开所有可能的敏感词:"有人想讨论家庭议题吗?关于如何平衡..."

消息发出去了,但十分钟过去,无人回应。

"可能大家都怕了吧,"林建国看着丈夫失望的表情,"或者根本没人看懂你想说什么。"

陈志明关上手机,望向窗外的夜色,在这个拥有14亿人口的国家,像他们这样的中年同志数以百万计,却不得不在日常对话中自我审查,把真实的感受和需求隐藏在模糊的措辞后面。

"有时候我觉得我们就像透明人,"他轻声说,"明明存在,却不被看见;想要发声,却发不出信息。"

夜更深了,两个中年男人肩并肩坐在沙发上,沉默中交换着无需言语的理解,在外部世界难以给予他们足够空间的时候,至少在这个家中,他们还能做真实的自己——即使这种真实,暂时只能存在于四面墙内。
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红云软件园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

发表评论

快捷回复: 表情:
AddoilApplauseBadlaughBombCoffeeFabulousFacepalmFecesFrownHeyhaInsidiousKeepFightingNoProbPigHeadShockedSinistersmileSlapSocialSweatTolaughWatermelonWittyWowYeahYellowdog
验证码
评论列表 (暂无评论,184人围观)
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

目录[+]

取消
微信二维码
微信二维码
支付宝二维码